每个人都会爱上考研时的自己,前提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了。
我是一名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报考的是同济建筑学。乍一看,这是个挺疯狂的决定,但并不是等到决定要考研时才做的选择,这一直是我的梦想:我热爱建筑,还有点同济情结。想想看,大学这几年我花在建筑上的时间似乎比花在本专业上的时间还多,这算得上我考研迈出的第一步。
将近大半年的考研历程既漫长又心酸,我走了很多弯路。走弯路并不是件坏事,但是弯路要走的有意义,我的考研心得并一定不适合每个人,但还是希望能跟大家分享。
考同济你必需要有一颗强心脏。决定了就没有二心。什么保研、找工作全部都一笑而过。其次,每年报考同济建筑学的考生差不多有一千人,压力可想而知,但一切是值得的,不谈结果,单单过程就是一段很棒的经历。你会发现自己成长了许多:专业能力进步了、思考深入了、交了很多朋友、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克服重重困难......
对于同济来说,除去那些二战的兄弟姐妹们,没有一个人的起点是高的,决定因素是这大半年里你究竟进步了多少。我的第一个建议是一定要到同济去复习,获得第一手信息和资料,此外还可以去听同济本科的专业课。每年在同济复习的建筑、规划和景观的外校考生差不多把同济北楼的一层占满了。氛围好,同外校的学生交流能很好的启发思维、拓宽思路,另外也是知己知彼嘛。最好是七月份就过去,同济每年会有一个快题周,是对本校大四学生开设的,去年对外开放了,内容是历年研究生考试的初复试题目。一定要去听,最好能跟着一起画,熟悉同济建筑设计的语境,搞清楚同济的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快题,还可以看看同济学生的快题——不一定好看,但是很有想法。
行百里者半九十。希望大家把握好考研复习过程的节奏,别把战线拉得太长,也别一上来就把强度加得很大。效率和状态是第一位的,其他的都不重要。读死书不行,搞设计本来就是跟着感觉走,复习当然也是一样。一般来说,7、8月份是前期,打基础、找状态——复习的状态,考清楚自己欠缺什么,设计、英语等各个方面。这个阶段结束的时候自己要列个复习计划。9、10月份就进入正式的复习阶段了,做到规律和清醒,清醒就是每天结束的时候都很兴奋,感觉有收获,别学傻了。11和12月份是最关键的时候,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地方就在这里,这个阶段你每天都能做很多事情,感觉是一天也不想耽误,耽误了整个进度就会落下很多。这个阶段也是最难熬的,所谓的疲劳期就是指这个吧。会有一部分人很浮躁,每天什么都看不进去,觉得别人什么都复习好了,自己却看不完。如果你出现这种情况,不要慌张,抽个时间去散散心,告诉自己如果之前的阶段都是按计划来得就没什么好担心的,因为别人和自己的境况是一样的,时候才知道真的是一样的。最后就是考前一个月左右的阶段了,这个阶段的主题就是调整状态,一定别再累了。复习的内容以回顾,总结和查漏补缺为主。早睡早起,饮食清淡点好,紧张就深呼吸下,要有信心。有一点希望大家记住,快题和英语永远是最重要的,任何时候你复习的主题都是这两样。真正淘汰人的也就是这两样,不要到某个阶段,尤其是后期,你觉得理论基础或政治复习不完就一连大半个月都把时间花在上面。千万不要,要保持设计的兴奋劲和英语的语感,如果你考前有这种感觉,你差不多就要成功了。
下面就各考试科目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当然是快题,同济的快题风格就一个字——难。三小时快题的强度是非常大的,基本的节奏是:五到十分钟审题、再五到十分钟出设计策略、考试五十分钟的时候平面定稿、十分钟调整立面和造型加排版、剩下一个半小时画线稿、二十分钟上颜色、最后留十分钟标注加检查。时间基本上是定死了,只能减不能增,某一个环节稍有耽搁其他部分就会很紧张,加之每一年命题会给你眼前一黑的感觉,可想而知压力有多大。
同济快题的评分标准很简单:设计第一表现第二。同济注重设计感,好的设计和扎实的基本功高于一切,曾经有这么个例子,初试一位考生的图上只有一个平面,但是他过了......两个原因,第一他的平面设计折服了所有评卷老师,第二他绘制的平面显示了良好的建筑学素养。这是一个很震撼的例子,也加深了我的同济情结。但这并不意味着表现就不重要。表现好你的图更能打动人,这句话出自一位同济的评卷老师。三个小时意味着除去某些大神大家的图不会是浓墨重彩的,因此你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表现得简洁有效,既要有高对比度又要有自己的特色。
如何准备同济的快题呢?我认为单纯准备快题是不行的,每天呆在教室里画快题我认为是死路一条,你要专注的是真正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在同济万能平面是行不通的,从总平面设计、功能排布、交通整合到结构处理和营造空间感每一项都有可能是考点,每一项都应该是你平时应该关注的。从空间限定到不规则地形再回到空间限定,同济的命题风格也是任何人预测不了的,很多人预测今年的题目一定是不规则地形类,结果最终却是一道根据表皮和形态组织内部功能空间的题目,我想因此栽掉的人不在少数吧。但是你回头想想,所谓的命题风格只是某些投机分子总结出来的所谓的捷径。撇开这些,同济的题目无外乎是关于处理场地、内外关系、功能、交通、形态、空间和结构这些永恒的建筑的主体元素。如果你平时就是从这些角度思考和解析一些建筑,那无论是今年的外表皮抑或去年的风雨操场,应该都难不倒你吧。
所以,平常多抄些图,想想方案,多总结,找些同济喜欢的平面研究研究,和别的同学多讨论。其实这本来就是学习建筑最基本的方式吧。这就是为什么我之前会说,关键在于你究竟进步了多少,因为你来同济复习其实更像是本科阶段地延续,只不过更有目的,更加深入。你问我同济喜欢什么样的平面,什么风格的建筑,等你到同济来自然就知道了。
表现当然是要练习的。不过我的建议是表现为设计服务,多余的部分就去掉,因为用不上,做到简洁有效。同济也是这么认为的,同济更喜欢轴侧而非透视,今年的题目居然要画剖轴侧。
英语,不知道说什么好,不自谦的说我的英语基础蛮好的。我很不喜欢背单词,那本考研英语单词书就背了1/4,常考、高频和中频部分。我倾向于读真题。历年的题目、只要能读的比如阅读、完形、新题型、作文,一天读一篇,读到能背。读的多了,语感自然就有了。这些事我是去年4、5、6月份做的,有点早......我的建议是,英语越早准备越好,别放弃其中的任何一项,都是分啊。作文早点练,别到最后才准备。
大综合,这个怎么说呢?毕竟今年是改革的第一年,从单考建筑史一下子变成9本书......实在有点轰轰烈烈的意思,而且今年的考题也太让人大跌眼镜了,我只能说考了很多常识,作为规划专业学生的我占了不少便宜。同济本科生的建筑史理论课还是去听一下比较好,虽然今年建筑史方面的题目已经从史观变回了最基本的史实,但我隐隐约约觉得今年最后那道50分大题的答题思路,讲造园的那次课上是提到了。而且每周一次的课作为复习累了调剂一下也是不错的,再说了这是同济的精品课程啊。其它的那几本书,当小说看好了,后期会有各种复习资料出来的,结合资料再回去翻翻书,来回几次自然就记住了。
最后是政治,这个实在有点对不起任汝芬老爷爷......我只复习了半个月......不过只考了67......政治可以拉分的,又不难只要背就好了。大家别跟我学,第一我强记比较快,第二到后期别人政治准备很充分的时候你什么都不知道,压力确实很大,会影响心情。
最后是一些我的感触,看看最终我们这一批考上的人,发现大家多少都有些共同点。
1.勇敢,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仅仅是考试时的一次投机,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抓住要害千锤百炼。别怕苦怕累,别怕丢脸。
2.戒骄傲,别一看别人的快题就挑错,你不一定画的多好,每个人都有你应该学习的地方,有些人抱着自己的一套不放,这些人往往是有实力的,但最终却没有好的结果,身边这样的例子就有好几个......究其原因,自己的性情妨碍了进步。
3.戒浮躁,戒眼高手低,这一点就不多说了。
陈* 于华元
2012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