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 称:教授
职 务:建筑学院党委书记
单 位:建筑系
专 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专业履历:
198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
199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
1996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
本科生教学:
建筑设计;
研究生教学:
人居环境、环境科学(中英双语);
科研方向:
1、人居环境与生态建筑(都市农业);
2、聚落变迁与长城军事聚落;
3、设计形态理论;
近期学术成果:
专业论文:
1.王琳峰、张玉坤,明宣府镇城的建置及其演变,史学月刊,2010(1);
2.刘珊珊、张玉坤,雄关如铁——明长城居庸关关隘防御体系探析,建筑学报(学术论文专刊04),2010(10);
3.贡小雷、张玉坤,集装箱的建筑改造——一种可持续建筑的发展尝试, 世界建筑 2010(10);
4.苑思楠、张玉坤,自然增长模式下的城市空间形态特征——意大利科莫城市空间网络演变的“空间句法”解析,新建筑,2010 (5) ;
5.张玉坤、孙艺冰,国外的“都市农业”与中国城市生态节地策略,建筑学报,2010(4);
6.张玉坤、李贺楠,中国古代的“冬夏两栖”居住模式,建筑师,2010(2);
7.赵继龙、张玉坤,生物气候建筑设计方法探析,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1);
8.Tian Yongying Zhang Yukun,Function, Scale and Level :
Investigation of Multicentre Developmental Patterns of Megacities,2010InternationalCnferenceon Optimization Design ICOD 2010;
9.张楠、张玉坤,城市形态研究中的古代地图资料,建筑师(总145期),2010(6);
10.张楠、张玉坤,便捷现场踏勘与测绘方案,工业建筑,2010(1);
11.张楠、张玉坤、王绚,晋中传统院落的空间限定与社会意识,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12.张玉坤、王琳峰,人均居住用地、容户率、资源税——基于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居住用地控制策略,建筑学报,2009(8);
13.张玉坤、李哲、李严,封——中国长城起源另说,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
14.林志森、张玉坤,构造创新:震后废旧建筑材料的再利用——兼谈《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试行)》[J],新建筑,2008(6);
15.王丽洁、张玉坤,小城镇规划的优化模式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16.孙佳媚、张玉坤、隋杰礼、周术,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J],建筑技术,2008(1);
17.李慧、张玉坤,生态建筑材料竹子浅析[J],建筑科学,2007(8);
18.沈彬、张玉坤,新农村建设中的农宅设计——以山西省介休市三佳乡北两水村为例[J],华中建筑,2007(3);
19.王丽洁、张玉坤,我国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与优化研究述评[J],城市规划学刊,2007(2);
20.翟国强、张玉坤,天津市中心城区外围空间形态结构分析,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1.李燕、张玉坤,沈阳地区小城镇住宅建设调研分析,小城镇建设,2005(12);
22.张政、张玉坤,当代中国城市空间离散与聚合的抉择,规划师,2005(10);
23.朱怿、张玉坤,“街区住宅”的涵义及其规划设计策略探析,建筑学报,2005(10);
24.曲静、张玉坤,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小城镇住宅现状问题思考,城市环境设计,2005(5);
25.张玉坤、曲静,浙江金华、温州地区小城镇住宅现状问题思考,小城镇建设;
26.李燕、张玉坤,当代仿生建筑及其特质,城市建筑,2005(5);
27.张天宇、张玉坤,人体安全意象的表达——居住空间生成的原型[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8.张玉坤、黄水坤,山水照人迷向背 只寻孤塔认西东—在历史的理性中反思当今标志性建筑,中外建筑2005(6);
29.郑东军、张玉坤,河南地区传统聚落与堡寨建筑,建筑师,2005(6);
30.魏泽松、张玉坤,建筑中的人像柱起源研究,装饰,2005(2);
31.魏泽松、张玉坤,表现与象征的意义——人类居住空间中的人体象征,建筑师总第123期,2006(10);
32.张天宇、张玉坤、王迪,建筑空间组织与心理组织图式,华中建筑,2006(3);
33.朱怿、张玉坤,“街区住宅”的涵义及其规划设计策略探析,建筑学报,2005(10);
34.张玉坤、李严,明长城九边重镇防御体系分布图说,华中建筑,2005(2);
35.张玉坤、李哲,龙翔凤翥——榆林地区明长城军事堡寨研究,华中建筑,2005(1);
36.张玉坤、李贺楠,原始时代神秘数字中蕴含的时空观念,建筑师,2004(10);
37.张玉坤、李贺楠,史前时代居住建筑形式中的原始时空观念,建筑师,2004(3);
38.张玉坤、李贺楠,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的发生机制,天津大学学报,2004(2);
39.张汀、张玉坤,古希腊与古罗马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庭院探析,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1);
40.王钊、张玉坤,FOA建筑事务所的探索与实践,时代建筑,2006(3);
41.魏泽松、张玉坤,当代西方建筑的人体失序,新建筑,2006(3);
42.邱建伟、张玉坤,从消解到重建——非线性科学思维形式语言建构,建筑师,2005(5);
43.李梁、张玉坤, Tjibaull 文化中心——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天津大学学报,2004(1);
44.范东辉、张玉坤,复杂形态与开放建筑——评蓝天组的”复杂学”建筑,建筑师,2004(12);
45.曲静、张玉坤,从中德联合设计看德国的建筑教育特点[J],建筑学报,2007(5);
专著教材:
1.魏挹澧、方咸孚、王齐凯、张玉坤,湘西城镇与居民——巫楚之乡山鬼故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建筑分社,2010(10);
荣誉获奖:
1.小城镇绿色住宅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7(12);
2.牟氏庄园旅游区规划,中国建筑学会、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2010 年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方案设计竞赛——规划、环境双金奖,2010(10);
学术兼职:
中国民族建筑学会民居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全国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委员;
全国建筑教育与职业实践委员会委员;
中国长城学会会员;
科技部农村住宅专家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建筑学会副秘书长;
《华中建筑》、《建筑文化》、《中国建筑教育》、《中外建筑》等杂志编委;
电 话:86-022-27404491
传 真:86-022-27890420
邮 箱:tjdx.tj@163.com
网站链接:http://hgw022072.chinaw3.com/templates/t_second/index.aspx?nodeid=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