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讯 他创建了“人居环境”学说,以改造北京菊儿胡同达规划生涯巅峰,昨天,我国著名的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吴良镛获得了201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位90岁高龄的院士出生于南京,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杰出校友。作为南京人,吴良镛先生对于南京的历史街区、城市规划有着深厚的感情,在80多岁高龄的时候,在南京留下了他的最新作品——以大行宫为纸写意画,操刀设计江宁织造府。
江宁织造府设计五易其稿
为了能够在江宁织造府的旧址上建设“金陵红楼梦文化博物馆”,2004年,吴良镛院士接受了江宁织造府的设计任务,在南京留下了他的最新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江宁织造府博物馆馆长徐湖平也和吴良镛结下了不解之缘。
徐湖平告诉记者,因为江宁织造府地处长江路、大行宫一带,这里不仅是曹雪芹先生的出生地;同时也是康熙、乾隆皇帝驾临南京的行宫。要将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全部赋予新建的江宁织造府,已经十分困难,另外还要考虑到要把这里建设成为南京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成后的创意产业如何运作等等,可谓头绪万千。
徐湖平回忆说,“在接下任务的前几年,吴老几乎每个月都要来一次南京,十几次论证,一边设计,一边修改,五易其稿,大小小小的修改不下一两千处,最后才将整个项目定位为古典园林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博物馆。”
而项目开工后,他不仅亲自到现场考察,曾经病倒在工地的现场,而如果有新的想法,躺在病榻上的吴老还是会提出修改意见,徐湖平说,“有一天夜里,吴老突然给我打电话让我去一趟北京,他告诉我,关于广场,他有新思路。”徐湖平到了北京,吴良镛告诉他,对于最南端的广场,觉得设下沉式广场比较合适,作为博物馆的南入口,同时在地铁出风口立一石笋,寓意《红楼梦》小说开篇之“青梗峰”。
建议南京城市规划做减法
作为老南京,90岁的吴良镛院士仍然是一口老城南的乡音,对南京的建设一直很关心,尤其对南京的历史街区有很深的感情。他曾对老城南的建设提出过许多建设性的意见,给过南捕厅“民俗的瑰宝”这样的评价,希望南京能好好地保护它。
在回东南大学参观的时候,吴良镛院士曾对南京的规划提出这样的建议:城市的规划是科学也是艺术,南京有钟山,有长江,还有石头城,基础很好,但南京的规划思路可能变化太多,如果有一个整体的思路然后再拓展出去可能会好很多。南京很多建筑的背景都很曲折,但他发现,很多这些建筑物的周围都盖成了高楼,空间被塞满了,如果从效果看,做“减法”可能会比做“加法”要好得多。
梁思成的弟子、著名的建筑学理论家东南大学的刘先觉教授1953年至1956年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时候,吴良镛刚从美国回国,担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副系主任,回忆起对吴良镛的印象,刘先觉教授说:“当时,正值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非常急缺城市规划的人才,那时吴良镛在清华大学开设了城市规划课程,介绍城市规划的新的动向和理念,在学生中很受欢迎。”
吴良镛院士提出了广义建筑学的理论。刘先觉教授说,广义建筑学的理论跳脱了建筑学只看单个的建筑这个狭隘的误区,提出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从观念和理论基础上把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的要点整合为一,在建筑规划学界被广泛推崇和接受。
来自凤凰网:http://city.ifeng.com/cshz/nj/20120215/217484.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