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华元院的特邀顾问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知名建筑师设计文章。
文章所有,转载请务必获得华元院授权。
灰空间、中介空间、负空间、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这些听起来高大上不那么接地气的词汇,在建筑当中究竟是什么意思?如何用图表达出来?
先来理解空间
▼
中国老子在《道德经》里有说:“埏(shan)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o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只有“无”才能产生空间。
建筑空间是人们人为的为了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主要要素与形式所构成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统称。
影响空间的因素主要有:
1、空间的体量(大与小)
2、空间的尺度(绝对尺度与相对尺度)
3、空间的形状以及比例(长宽高的关系)
4、空间围与透关系的处理(封闭与开敞)
灰空间
▼
灰空间最早是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灰空间”,也称“泛空间”,其本意是指建筑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以达到室内外融合的目的,比如建筑入口的柱廊、檐下等。也可理解为建筑群周边的广场、绿地等。
黑川纪章最早提出的“灰空间”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是色彩;另一方面是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对于前者他提倡适用日本茶道创始人千利休阐述的“利休灰”思想,以红﹑蓝﹑黄﹑绿﹑白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装饰建筑;他认为,灰色是由黑、白两种颜色混合而成,混合的结果既非黑又非白,会变成一种特别的中间色。
对于后者他大量利用庭院﹑走廊等过渡空间,并将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这种特质空间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空间的连贯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有机整体的感觉。
这种自然与建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捕捉的关系恰恰就是黑川纪章主张的“共性的哲学”,为了实现这种思想,他在现实当中也采取了一定的方法:
1、对局部和整体都给予同等的价值
2、把内部空间外部化、把外部空间内部化(内外空间相互渗透)
3、在矛盾的成分中插入第三空间(即:中介空间)
4、重视共生的意识,把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5、强调细部,重视材料给人带来的视觉以及触觉上的感受
入口灰空间
▼
走道灰空间
▼
建筑造型复合空间
▼
室外灰空间
▼
“灰空间,不能是一个四周完全封闭的中庭,它必须是开敞的,再次自然可被隐退,建筑与自然相互渗透”
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中运用了“灰空间”的手法,形式多以开放和半开放为主。使用恰当的灰空间能带给人们以愉悦的心理感受,使人们在从“绝对空间”进入到“灰空间”时可以感受到空间的转变,享受在“绝对空间”中感受不到的心灵与空间的对话。而实现这种对话的方式,大体有以下几种:
1﹑用“灰空间”来增加空间的层次,协调不同功能的建筑单体,使其协调统一。
2﹑用“灰空间”界定﹑改变空间的比例。
3﹑用“灰空间”弥补建筑设计的不足,丰富室内外空间。
其实灰空间对于建筑造型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学会利用灰空间改变自己呆板的建筑造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灰空间大多时候作为建筑设计当中的交流空间,对于活跃空间场所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灰空间其实是儒家中庸思想的建筑表达,亚洲的价值观,和谐的理念也在东西方体系中作出贡献。天下哲学以东方伦理,道德规范为本,探讨层次,亲情,和谐自然。并在审美心理力,意境感动等方面担当起重塑心灵乌托邦的大任。
中介空间
▼
“中介空间”理论由阿尔多•凡•艾克提出,他声称:“建筑必须设置一种明确的中间地带。这不是说两个场所和时机的不断过渡或无休止的延迟。相反,是室内外之间,一个空间与另一个空间之间(一个现实与另一个现实)一切相连的倾向决裂。所以,过度必须要用能够同时意识到两边有重要情况所限定的中间地带加以相连。在这一意义上说,中间地带为冲突的两极提供公共场地而能再次成为孪生现象”。
中介——一种融合共存的哲学观
——在折中调和、相互生成的过程中产生
——具有多重而复杂之涵意与融合二元性事务而又不失二院个别特质之性质。
将中介的观念运用在建筑空间的分析构成时,这种特殊性质的空间,在相对观念的内外空间两部分中,所负担的就是第五种形状的空间元素——一种既不属于内(秘密)亦不属于外(公共),而使两者并蓄的亦内亦外的空间形态。从内外交融的程度来审视的话,中介空间积极与内外两方所拥有的特性的共存的观点,在相互融合渗透,交叠过渡中所产生,所谓黑、白之间的灰色,基于此道理相通;其实不仅在市值与心理上所举止媒介与隔断之功能,并能在造成一体连续经验的同时,也为人类生存场所,提供更广泛的选择机会。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凡•艾克提出的“中介空间”理论与黑川纪章的“灰空间”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
负空间
▼
负空间就是物体之间的空间,简单的讲就是留白的空间。
既有的空间功能组合中插入非功能,多序空间的应用在一些大型的商业综合体、会展综合体等,小的如小住宅、会所, 负空间产生多序的方式大概有几种:1,多入口并置. 2,可逆流线. 3,多种形式的复合,多序手法的运用可以令有限的空间体与其组合形成阶乘的环境关系,会让功能建筑更具有更丰富的空间。
国画负空间
▼
负空间一般用在摄影以及平面构图上面,但是后来有人把这个概念引进到城市空间研究上面,认为:
城市里存在这样一些空间,它们不断地适应着特定的社会生活及环境条件的变化,更多地表现出与规划设计者的初衷相异的环境意义。与公园、广场、高楼等现代城市意象相对照,大多数人会把它们归入混乱和丑的异类,如果现代主义的规划原则所产生的空间仍被广泛认同而成为“正”的代表,那么我们则姑且借用“负”这一概念,称这些异类为“负的空间”。
城市空间和建筑都有着双层功能:第一层是由规划和设计者所事先规定的,第二层是由环境和生活所逐渐赋予的。负的空间着重的是后者。它们不是规划和设计者的创造,而是复杂的社会环境变化的空间投影,是地域参与的结果。换句话说,其存在意义不是决定的而是生成的。
负的空间不是精英文化的设计结晶,它仅仅是基本生存和经济的要求直接作用的结果,所以,它也是社会参与的成果。负的空间是多功能的异常并置所形成的矛盾的统一体,且其自身也处于流动状态之中,所以它们永远是未完成的,也是不可预见的。
这些年人们对于城市负空间的研究热情也越来越高,希望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城市发展当中产生的负空间。
关于建筑设计的运用,负空间这个概念同样可以引入,室内作为实体空间,室外作为负空间,可以用来探讨正负之间的关系,犹如国画里面的留白一样,在基地上,不布置建筑体块的地方可以理解成一种负空间,这样也可以方便我们探讨室内外空间的关系。
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
▼
芦原义信的《街道的美学——含续街道的美学》与《外部空间设计》两部著作是关于外部空间理论分析的重要理论文献,他将建筑与城市空间分为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两部分,又将空间分成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
积极空间:积极性、求心性、阳性、凸性、实等。所谓空间的积极性,就意味着空间满足人的意图,或者说有计划性。
消极空间:消极性、远心性、阴性、凹性、虚等。所谓空间的消极性,是指空间是自然发生的,是无计划性的。
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的划分实际上更多考虑的是在这两种空间中人类行为与心理的不同。这对人类行为与空间的结合方式是有很大启发的。
对于这两组空间的理解不同的建筑师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积极空间就是从周边向内收敛的空间,而消极空间就是从中心向外扩散的空间。其实意思很简单,就是空间的表达是否有中心、有核心,就像写文章一样,没有主旨的文章是没有灵魂的,没有中心的空间就会显得比较消极。
也有不少人认为灰空间就是消极空间,其实从心里学的角度,灰空间未必就是消极空间,灰空间有时候可以成为建筑的中心,一样有可能是积极空间,所以灰空间与消极空间之间没有一个绝对的关系。
理解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的意义在于运用,其实一个空间设计出来的质量好坏最重要的在于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设计当中学会把重要场所设计成为积极空间,可以把自己假设成为使用者,从一些细节的角度去关注心理的感受,会让自己的设计上升一个层次。
好书推荐:
1.《街道的美学——含续街道的美学》[日] 芦原义信 著,尹培桐 译,
2.《外部空间设计》[日] 芦原义信 著,尹培桐 译,
3.《建筑之中介空间》杨永生 主编, 孙全文 周宗宪著
4.《存在•空间•建筑》[挪威] 诺伯格•舒尔茨(Noberg Schulz)
5.《交往与空间》[丹麦] 杨•盖尔 著,何人可 译
6.《设计手绘》华元手绘 编著
7.《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 著
8.《建筑空间论》[意] 布鲁诺•塞维 著,张似赞 译
9.《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美] 弗朗西斯•D•K•钦 著,邹德侬 方千里 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