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原标题:人民娱评:暑期档票房不是遇冷,而是正常了 来源:人民网
手绘技法_北京华元手绘_建筑手绘培训_南京华元手绘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电影暑期档中,6月、7月、8月内地票房总产出约124.24亿,基本跟去年持平。但对于大多数关注中国电影的人来说,最引以为傲的票房表现上不再高歌猛进,原地踏步的局面让很多人不适应。对于一路狂奔的中国电影,增速放缓或许不是件坏事,暑期档票房不是遇冷,而是正常了!
讨论2016年暑期档遇冷,首先要先说说它的参照物。如果2015年的成绩本身就是超常发挥,今年暑期档的表现可能就没主观感受中的那么差了。2015年实际上是中国电影的一个空前高位,涌现了《捉妖记》《煎饼侠》《大圣归来》等一大批超级黑马,使得整个暑期档异常火爆。事实上,从2013年开始暑期档票房的增长率都在30%以上,以此来看2016年的暑期档,当然会显得冷清。
但是这种冷清也是应该的,上半年由于有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票房影片《美人鱼》加持,票房增量超过21%,一季度更是超过50%——这些不同的数字本身就说明了统计口径的区别会带来数字上的差异。电影的档期概念其实并不严格按照公历月份来区隔,“暑期档”姑且是等同于6、7、8三个月,但这也不无简单粗暴,有的电影排片时间并不严格在这个区间,就成了统计学上的技巧了。本质上暑期档、上半年票房、季度票房这些时段区隔,都只是统计学上的样本截取标准,未见得有长时段的参考性。
当然,票房增速放缓甚至在某些时段里呈现出降低的态势也是客观事实,但这很正常。一来前几年票房的连续增长实在是太猛了,去年更是达到了48.7%的年度票房增长率,可以说驶入了令人啧舌的快车道。今年稍微放缓点平稳一下,并非坏事,让那些一心想靠投资电影捞钱的款爷们也醒醒头脑。如果一直这样风驰电掣下去,恐怕带来的问题会更多。
二来就是整体国民经济的增长压力加大,《人民日报》上刊载的权威人士谈经济文章中,明确指出国民经济会呈现“L”型的发展态势。在整体国民经济的新常态发展态势下,电影票房自然也不太可能一枝独秀——事实上,跟整个GDP增长数字比起来,电影票房的增长还是很快的。当然,GDP跟票房是体量、性质截然不同的两个统计指标,在此只是姑且一比。
另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2016年是电影的“小年”,缺乏去年《捉妖记》那样的超级卖座大片——《捉妖记》卖了24亿多,今年的暑期档国产片票房冠军《盗墓笔记》还不到10亿。所谓“大小年”,其实是世界电影业的普遍规律,不单是中国,今年也是好莱坞的“小年”。事实上,今年暑期档有10余部引进片在国内放映,但《魔兽》的14亿多票房也不是特别理想。再加上《独立日2》《忍者神龟2》等一大堆好莱坞大片的差强人意,票房自然没有突破口。即使是把《冰川时代 5》《谍影重重5》这些大片挪到暑期档,票房也不会有根本性的改观。
票房增速放缓,长远来看是电影业的必然趋势,票补退潮、超级大片缺乏、银幕数增长驱动放缓、整体国民经济进入“L”型新常态,种种原因都会让票房数字不会再如脱缰的野马般狂奔。长远来看,票房相对稳定,大家才能有心比拼“内功”,就该狠抓影片质量了。当然票房与艺术质量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但我们应当相信中国观众,他们的电影品味也在慢慢提高,只有不单靠营销炒作、真正质量过硬的影片才会成为良性市场环境里的真正赢家。
|